寶寶肚臍相關的幾種異常狀況

目錄

孵寶團隊|撰文

寶媽跟我分享:每次在幫寶寶清潔臍帶時,他總會睜大眼睛,好像非常好奇我們在做什麼。有一天,我一如往常地盯著寶寶的臍帶時,他突然打了一個響亮的嗝,我嚇了一跳。不曉得各位媽咪們,會不會也跟寶媽一樣,總是盯著寶寶的臍帶呢?

大部分寶寶的臍帶都會順利的乾燥脫落,但就是偶爾偶爾,會發生一些狀況。

以下跟大家分享~

新生兒的臍帶一般會在出生後1到2週內乾燥脫落。如果臍帶脫落後,肚臍仍有分泌物、出血,甚至發紅化膿,應立即帶孩子去看小兒科或小兒外科醫生。

以下是可能的原因:

1. 臍肉芽腫

臍帶脫落後,有時候會出現小而柔軟的粉紅色突起(肉芽),也就是坊間說的:沒掉乾淨。通常無痛,但可能會有少量液體分泌。針對大型肉芽的治療需要更積極和有效的方法,家長們須密切觀察新生兒臍部的狀況,及時尋求醫療建議。

2. 肚臍炎

肚臍炎是一種需要盡快就醫的嚴重感染,因為它可能迅速蔓延,導致更嚴重的全身性感染。一般發生在出生後1~2週後,由於臍帶照護不佳而造成細菌孳生及感染,導致臍帶脫落後有化膿或局部蜂窩性組織炎。


常常有媽咪問孵寶,住月子中心時,要如何觀察寶寶有沒有被妥善照護?
觀察寶寶的臍帶有沒有保持清潔乾燥,就可以知道照護人員有沒有用心喔!

3. 臍尿管未閉合:

明明常清潔也有注意通風乾燥,但不知為何寶寶的肚臍總是濕濕水水的嗎?需要留意是不是寶寶的臍尿管(臍帶跟膀胱的通道)未閉合!如果寶寶的臍帶已經脫落兩週以上,都有做好消毒跟日常護理,卻總是溼答答,記得回診時要請兒科醫師檢查喔!

4. 臍疝氣

肚臍會凸出來像一顆小球,在嬰兒用力或哭的時候,會變得更大更明顯。由於臍疝氣在寶寶用力大哭的時候會比較明顯,有時候健兒門診時不一定會發現。
需要仰賴爸爸媽媽在日常照護時多留意,如果有觀察到這個情形,記得去找醫師檢查評估喔!如果發現寶寶肚臍有異常狀況,請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臍帶護理應保持乾燥清潔,不使用藥物或酒精,避免摩擦。
觀察有無紅腫、滲液或異味。

臍帶是否有異常可判斷症狀包括:持續滲液(特別是黃色或膿性分泌物)、臍帶周圍紅腫、出血較多或持續出血、有異味、肚臍有洞或液體流出、臍帶脫落時間超過2週、寶寶發燒或出現全身症狀、肚臍周圍有硬塊或異常突起。

如果出現以上任何症狀,應立即就醫。


孵寶專屬社群平台

孵寶社群平台孵寶陪育運營中!

這個社群是我們特地為所有0~3歲寶寶的爸媽們打造的
也非常歡迎孕期的媽咪加入,提前做好準備。

「孵寶陪育」採訂閱制,只要每個月約NT$160( US$5),就可以加入囉!

P.S 裡面還有熱情媽咪,分享的各家托嬰中心參觀心得喔!

🎉 加入「孵寶陪育」還有更多驚喜等待你:

  1. 每週與陪育師聊聊的QA時間
  2. 不定期特邀各領域講師分享育兒相關議題
  3. 孵寶課程的優先報名權
  4. 解鎖:依照您的活躍度提供不同的獎品、優惠
  5. 孵寶整理的衛教文章、影片
  6. 享孵寶精選課程「厭奶挽救課」優惠價NT$160及陸續上架新課優惠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