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從「長、寬、高」帶你認識寶寶的睡眠旅程

目錄

孵寶好眠師 眠羊 撰文


「寶寶晚上睡覺的時候,會翻來翻去,好像睡得不安穩?」
「晚上頻頻夜醒,白天又短小睡,難道我抽中高需求寶寶?」
「寶寶睡覺時,眼睛會動來動去,然後就突然哭了,可能要去收驚一下?」

以上的句子,充斥著身為父母的疑慮和擔憂,這些內心獨白也有出現在你的育兒生活中嗎?

💡 寶寶睡得不安穩、不時有躁動,甚至清醒的狀況,其實是很正常的生理發展歷程喔!

首先,我們先來深入探討一下什麼是「睡眠週期」:

很多人都以為睡覺失去意識了之後,大腦就像關機一樣,但事實上在睡眠過程中,我們的腦袋並沒有閒著,腦波變化的規律性,也讓睡眠專家發現,睡眠可分成不同的階段,其中有兩大主角分別為「非快速眼動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做夢睡眠」,接下來將分別用英文代稱為NREM和REM。

當我們談論到睡眠週期時,可以把它比擬一場奇妙的夜間旅行。

旅行過程中的景點分為兩種類型:

  • 深度探索站(NREM):
    這是旅行的核心部分,身體和大腦都在這裡進行重要的維護和修復工作,就像是在充電和整理行李。
  • 夢幻風景點(REM):
    這些是旅行中的亮點,充滿了神奇的夢境和富有創意的場景,你會在這裡體驗到各種奇妙的冒險和情節,這些經歷有助於情感的處理和記憶的整理。

整個旅行的循環歷程,使得每個旅客都能夠在夜間旅行中獲得完整和滿足的體驗。因此,睡覺不僅是身體休息的必需過程,也是大腦創造力和思維清晰度的重要支持。

好比台灣前任數位發展部部長 唐鳳 有「夢中加班」的理論,即清楚的表明了睡眠的重要性:唐鳳表示他每天晚上要睡滿 8 小時,他認為大腦在睡眠的過程中,其實同步在記憶、在思考,等同於「加班」。

例如:唐鳳 如果隔天開會要看 400 頁文件,他會在睡前把文件全部翻過,然後就去睡覺,藉由充足的睡眠,大腦會自動分析及整理訊息,醒來的時候整份文件就會被吸收且理解,使得隔天的會議能順利地進行,實在是很神奇,對吧!

▎接著,我們來聊聊大人和寶寶的睡眠差異:

藉由比較,讓我們不僅可以更清楚的明白寶寶的睡眠,也可以從中知道該如何調整心態並做合宜的應對。

你還記得「長方體」的體積該如何計算嗎?答案是「長X寬X高」,我們以此當作口訣來分析大人vs寶寶的睡眠:長-睡眠長度、寬-睡眠週期波寬、高-睡眠結構高度。

一、長 – 睡眠長度:

大人和寶寶在不同年齡中最明顯的差異就是睡眠量了,年紀愈小睡眠量愈多,隨著年紀漸增,睡眠量也會逐步減少。

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簡稱AAP) 的資料說明嬰幼兒和青少年在不同年齡階段時的「每日睡眠時數」:

(1) 嬰兒 (4-12個月):建議每日睡眠時數為 12-16小時

(2) 幼兒 (1-2歲):建議每日睡眠時數為 11-14小時

(3) 學齡前兒童 (3-5歲):建議每日睡眠時數為 10-13小時

(4) 學齡兒童 (6-12歲):建議每日睡眠時數為 9-12小時

(5) 青少年 (13-18歲):建議每日睡眠時數為 8-10小時

有些可愛的家長會依「每日睡眠時數」的資料所示,來對照自家寶寶的睡眠時數是否有符合標準,在腦袋瓜中回想寶寶白天小睡多久、夜晚長睡多久,最後加總起來,如果未達建議時數,就會十分地擔心、憂慮。

在此,我要跟你說「免煩惱啦!」,其實寶寶有沒有睡好,除了時數有沒有達到外,也要留意「睡眠品質」及「睡眠時間點」,所以爸爸媽媽也不要因為小孩沒有睡到建議時數而感到擔心,還是需要做全面性的評估喲!

二、寬 – 睡眠週期波寬:

一般來說,一個睡眠循環週期是由「清醒」、「NREM」及「REM」輪流發生。不管大人或是寶寶的夜晚睡眠,就是這樣經歷好幾個睡眠週期循環,經歷過多次的清醒、淺睡、熟睡交替。

其中,大人一個睡眠循環大約需90~120分鐘,新生兒約是40分鐘左右,一歲左右的幼兒則是增加至60-80分鐘不等,因此寶寶的睡眠週期相對於大人短,所以睡眠週期的波寬,相對於大人窄。

再加上,寶寶的睡眠週期短,相對於大人會經歷更多「清醒→入睡」的睡眠轉換,所以如果以新生兒來舉例的話,新生兒的睡眠周期短、睡眠還不穩定,所以很容易醒來是正常的,平均一個晚上會有5-10次不等的醒來,大人則是可以很快的渡過轉換期,例如:一翻身就睡回去了,所以會誤以為自己能夠一覺到天亮。

大約至5歲之後孩童的睡眠循環週期就和大人差不多了,代表整晚睡眠的穩定度將提升,大致上爸爸媽媽對於孩子頻頻夜醒的困擾就可以解脫了(哈)。

三、高 – 睡眠結構高度

如果我們以年齡區分,從中藉此了解REM和NREM占整體睡眠的比例,可以得知小孩REM的比重較高,剛出生的新生兒有50%以上的做夢睡眠,2歲以前的小孩仍有30-50%大量的做夢睡眠,成人約只有20%左右

複習一下,REM即為快速動眼睡眠/做夢睡眠,為睡眠旅途中的「夢幻風景點」,在此時會體驗到各種奇妙夢境,藉此整理記憶,調節情緒。

為什麼寶寶的REM比例較高呢?因為這和小孩的腦部正在快速成長發育有關!需要大量的做夢睡眠來處理白天的記憶、學習與情緒,透過REM來「記住要記住的,丟掉不要記住的」。

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寶寶整段睡眠過程中,REM和NREM的分布來了解深睡和淺睡的區段。前半夜NREM所佔據的比重較高,後半夜REM則是主角,這透漏了一個重要的訊息喔!

💡 寶寶越早睡,才能進入深層睡眠來修復體能,藉此睡眠品質提升,夜晚整體睡眠時數才會增多。

這是不是很違反我們的直覺?!

像是很多爸爸媽媽為了避免孩子早醒,刻意讓他們晚睡。但是爸媽忽略一個事實,就是當寶寶越晚睡,REM的比重較多,睡得淺,睡眠品質不佳,所以躁動比較多,整體睡眠時數就會變少。

所以當孩子累到睡著、晚睡,其實是在剝奪孩子的睡眠時間,對大腦發育將會有負面的影響。

寶寶的睡眠旅程

說了落落長,好眠師眠羊來為你總結一下

➤ 長:睡眠長度

寶寶的睡眠長度比大人多,而寶寶有沒有睡好,除了時數有沒有達到外,也要留意「睡眠品質」及「睡眠時間點」!

➤ 寬:睡眠週期波寬

寶寶的睡眠尚不穩定且睡眠週期短,在遇到睡眠轉換時,寶寶可能會發出點聲音,像是哭泣、翻身和手腳揮舞等等的狀況,可以先為自己按下一個「暫停鍵」,給予寶寶練習睡回的機會。

➤ 高:睡眠結構高度
  1. 由於寶寶睡眠結構中REM的比例較高,所以不用擔心夜晚的躁動是因為睡得不好,當寶寶逐漸長大後,熟睡比例(NREM)也會自然地增加。
  2. 早睡很重要!寶寶整體夜晚睡眠的過程中,前半夜具有較多的NREM,後半夜則是REM比重較高,如果讓寶寶晚睡的話,吃掉的是上半夜熟睡期較多的部分,錯失讓身體修護的機會,而下半夜則是淺眠期,躁動會比較多,在這時候讓寶寶入睡,反而睡得不安穩。

▎最後,眠羊想對你說:

照顧寶寶的每一個夜晚,雖然可能會面臨到孩子無數次的醒來和自己因為短暫睡眠使得黑眼圈越來越加深,但也正是在這些時刻,爸爸媽媽將與孩子共同編織著一個充滿愛與耐心的故事。讓我們一起陪伴寶寶走過這段珍貴的時光,見證他們在每一個甜美的夢中成長~

希望這些資訊能讓你對寶寶的睡眠有更深入的了解,並幫助你更好地應對育兒過程中的睡眠挑戰!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