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學習是多感官(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及嗅覺)的重複性、與自身有關及關連性而習得。當中以聽覺及視覺對寶寶的語言發展尤為重要。
寶寶的聽覺發展
寶寶的聽覺發展從胚胎期便開始逐步形成,是感官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 第4-5週:內耳的雛形開始形成,這是聽覺系統的最初結構,負責聲音的感知和平衡功能。
- 第9-10週:內耳的結構逐漸完善,耳蝸開始發育。這是寶寶能感知聲音的基礎,但此時尚未具備聽力功能。
- 第18-20週:聽覺神經與大腦連結逐漸成熟,寶寶可以聽到母體內的聲音,例如心跳聲、血流聲和腸胃蠕動聲。
- 第24週:寶寶的耳蝸結構已完全發育,開始能感知外界聲音,特別是母親的聲音。
- 第28週後:寶寶的聽力更靈敏,能區分母親的聲音與其他聲音,對音調變化和節奏特別敏感。
在胎兒期,寶寶透過聲音建立與世界的初步連結,為出生後的語言與情感交流打下基礎。
寶寶的視覺發展
寶寶出生時,視力是模糊的,雖能感知光/暗,但僅可看清眼前20公分的物品,視覺顏色僅有黑白,對2度空間(平面)的圖形有反應。換句話說,親餵時,寶寶看到媽媽的臉的距離為20公分,寶寶尤其對媽媽的眼睛(黑白)是很有反應的。
下面表格為0-3個月大寶寶的聽覺、視覺行為表現及語言發展:
寶寶互動與引導
寶寶滿月前,以生理需求為主,喝奶、睡覺及被安撫等佔據寶寶每天大部分的時間,而且寶寶似乎都在睡覺,可是爸爸媽媽想與寶寶互動,該如何做呢?
➡️ 活動一:
在安撫寶寶或哄睡時,語調溫柔,放慢語速的唱歌給寶寶聽,像是常見的兒歌-小星星、兩隻老虎等。
➡️ 活動二:
等待泡奶的時間、餵完奶後寶寶還清醒時,與寶寶說話。但說話方式與大人間對話的方式不同。對寶寶說話時,語句以2-3的字為主,若超過字數中間可稍微停頓一下,協助寶寶理解(如:媽媽去泡奶時,爸爸抱著寶寶就可以對寶寶說:「泡ㄋㄟㄋㄟ、媽媽/泡ㄋㄟㄋㄟ、等等、ㄋㄟㄋㄟ/泡好了」),當爸爸媽媽說完兩三句後,可以停頓一下,等待寶寶回應,此時寶寶會透過聲音、手勢或表情等,與爸爸媽媽互動喔!
寶寶滿月後,爸爸媽媽也與寶寶較為熟悉,每天可利用寶寶清醒的五分鐘來與寶寶互動,寶寶因視覺仍在發展中,所以寶寶喜歡強烈、顏色明亮的圖案與背景,如:黑白圖卡;聽覺部分,寶寶對頻率較高的說話音調、富有變化的聲調、話中有較長的停頓或是誇大每一個音節等的發音最為專注,俗稱「媽媽語」。以下介紹兩種刺激寶寶語言的活動,進行方式為:
➡️ 活動一:
將黑白圖卡拿至寶寶眼前10公分左右的位置,停留5-10秒,同時告訴寶寶圖卡的名稱後換下一張,一次給予3-5張圖卡即可,重複2-3天後再換下一組圖卡,如:火車、蜜蜂、花、蝴蝶。
➡️ 活動二:
選擇Z字狀折疊設計,可將內頁打開,形成一排色彩豐富的看版,放在寶寶的搖籃前,當寶寶產生興趣時就可以探索檢視,爸爸媽媽同時可以用手指圖案,告訴寶寶圖案的名稱。
活動中,寶寶可能會感興趣的發出聲音,或是用手手去摸圖卡,此時爸爸媽媽可再次告訴寶寶圖卡內容的名稱後,然後再透過口語或肢體動作描述圖卡內容,如:當媽媽正在告訴寶寶圖卡內容「火車」,寶寶用手手去摸了圖卡並發出聲音時,媽媽此時可再次跟寶寶說「火車,這是/火車,你/喜歡/火車阿」等語句,並表演火車發出的聲音及火車的動作,讓寶寶透過多感官的學習慢慢理解詞彙的意義。
備註:
文章中「泡ㄋㄟㄋㄟ、媽媽/泡ㄋㄟㄋㄟ、等等、ㄋㄟㄋㄟ/泡好了」、「火車,這是/火車,你/喜歡/火車阿」。/代表語氣停頓,因寶寶剛開始理解語言是以詞彙及短語為主,2-3的字,所以若超過字數,照顧者可在詞彙間稍微停頓一下,協助寶寶理解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