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位父母都曾面對寶寶大哭不止的場景,但有些時候,哭泣竟伴隨著令人恐懼的現象。
一天晚上,小傑因不滿爸爸沒讓他喝更多果汁,放聲大哭。但哭聲卻戛然而止,他的臉色突然發紫,呼吸似乎停滯,身體癱軟倒地,甚至短暫失去意識!驚慌失措的爸媽立即送他就醫,才得知這是一種常見於幼兒的生理反應——嬰兒屏息症。
嬰兒屏息症可能會發生在情緒激動的時候,也會因為受到驚嚇、跌倒撞擊而誘發。
陪育師也曾聽聞剛學步的寶寶因摔倒撞到頭部,在驚嚇中閉氣,出現臉色蒼白、肌肉鬆弛,讓家人誤以為是嚴重腦震盪。遇到這樣的情況,想必會讓許多家長手足無措。
本篇文章為您介紹嬰兒屏息症,幫助父母安心,並在發生時及時給予寶寶適當的處置
介紹嬰兒屏息症
嬰兒屏息症是一種因呼吸調節系統未成熟導致的短暫生理反應,主要表現在大哭或受到刺激後突然屏息、意識喪失,甚至伴隨抽搐。以下是相關的重點資訊:
- 為什麼會發生?
- 劇烈哭泣或驚嚇後,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劇下降,導致腦部短暫缺氧。
- 憋氣引發胸腔壓力升高,可能影響心臟供血,進而造成腦部循環不良。
- 部分嬰兒可能存在缺鐵性貧血,進一步提高發作頻率。
- 好發年齡
- 最常見於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一歲左右是高峰期。
- 症狀通常在學齡前隨著呼吸系統的成熟而自行消失。
- 如何判斷是嬰兒屏息症?
- 症狀包括突然停止呼吸、臉色發紫或蒼白、身體癱軟或僵直,有時還會短暫抽搐。
- 發紺型多見於情緒激動後,臉色蒼白型則與跌倒、頭部撞擊相關。
- 這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嗎?
- 大多數情況下,屏息症不會對寶寶的智力或身體發展造成長期影響。
- 但少數嚴重案例可能因腦部缺氧而危及生命,因此需家長密切觀察。
家長的應對及心態調整
面對寶寶屏息症,保持冷靜和適當應對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應對措施
- 緊急處理:
若發作時寶寶失去意識,可用拇指按壓鼻子下方、位於人中的「人中穴」數秒,以刺激神經幫助恢復。 - 安撫寶寶:
嘗試輕拍背部或使用溫和語調安撫,幫助寶寶逐漸平靜下來。 - 預防誘因:
減少情緒激動或環境驚嚇,並避免讓寶寶感到極端挫敗,特別是堅持度較高的孩子。 - 盡快就醫: 發作頻率過於頻繁、有頻繁的抽搐或長時間意識不清、合併其他症狀如貧血、心臟問題等,都需進一步檢查。 [小提醒] 就醫前建議用手機錄影發作過程,提供給醫師進行評估。
陪育師的暖心建議
在孵寶陪育師的日常工作中,我們偶爾會遇到有些家長擔心寶寶有屏息症,雖然屏息症的發生率並不高,但如果發現寶寶有類似的跡象或徵兆,建議儘早安排小兒神經科評估,進一步確認情況。
其實,寶寶隨著月齡增長,他的身體在一點一滴地學習調節情緒和呼吸,我們的陪伴能幫助他們逐漸適應這些挑戰。一次案例中,我們協助家長了解孩子的氣質特性,並調整了互動方式與作息,讓寶寶哭泣的情況明顯減少。
當寶寶發生屏息症時,父母的冷靜與支持就是他們最強的安全感。相信自己能夠幫助寶寶度過每一次挑戰,也相信他們會在成長的路上越來越堅強。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家長們了解嬰兒屏息症,也讓每位爸媽更加自信地迎接育兒路上的各種挑戰!
延伸閱讀:寶寶肚臍相關的幾種異常狀況